有人問我一個問題,為什么有些店很難復制,有些就比較容易。有些人很難做平臺,有些人就可以。
因為信任主體不一樣。 那什么是信任主體,信任主體有什么用,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個話題。 誰承載了用戶的信任,用戶的信任落在了誰身上,誰就是信任主體。 我舉個例子。你請了保潔阿姨打掃衛生,她每次來都把房間打掃得一塵不染,甚至連浴室的花灑都清洗得锃光瓦亮。 你特別滿意,逢人就夸。 但是,沒過幾天,阿姨就不來了。你很奇怪,打電話問阿姨,打掃的好好的,為什么不來了呢。 阿姨說,平臺扣錢扣得太多了,要拿走我20%的傭金,我掙不了幾個錢,不打算干了。 這時候很多人可能會說,工資我直接打給你,20%的傭金也給你算進去,你能來打掃衛生嗎? 你為什么這么做,因為你的信任落在了保潔阿姨身上,信任主體是保潔阿姨。 一旦阿姨是信任主體,你和平臺交易的頻率就會降低,平臺對你的價值就沒那么大了。 但是還有一些生意,信任是落在平臺上的。 比如,你通過某個平臺打了輛車,司機特別有禮貌,服務也好,你很滿意。 但是,當你再打車的時候,你不會去直接聯系司機。你還是會選擇這個平臺,因為你的信任是落在平臺上的,信任主體就是平臺。 回到開頭的問題,為什么有的店很難復制,有的就可以。有的人很難做平臺,有的人就可以。 因為信任主體不同。 比如,老張開了一家火鍋店,管理得特別好,服務也好,顧客每次來都很滿意。 幾年后,老張開了很多分店,用同樣的管理方式,提供同樣的服務,顧客還是很滿意。 因為顧客的信任主體是這家火鍋店。對火鍋店來說,標準化的管理,個性化的服務都是可以復制的。 所以,只要資金,店鋪,人員到位,你可以開10家,甚至100家火鍋店。 但有的店是很難復制的,因為它的信任主體是落在人上的。 比如,小王開了家餡餅店,生意特別火爆,每天都有人排隊買餡餅。 十幾年過去了,小王已經是老王了,這家店的生意還是很火爆,很多人驅車百里就為了吃一口老王家的餡餅。 老王想,是時候開幾家分店了,后來就開了老王餡餅甲、乙、丙店,但沒多久就關店了。 很多人一看,做餡餅的人不是老王,就不買了。 因為這里的信任主體是老王,大家來買餡餅,是因為相信老王做餡餅的手藝,信任是落在老王這個人身上的。 所以類似于老王的餡餅店這樣的,百年老字號,某某私房菜都是很難復制的,因為他的信任是落在某一個具體的人身上的。 — 2 — 那信任主體有什么用呢?誰是信任主體,誰就有話語權,誰就有價值。 比如,去年一年,你在京東花了1萬塊錢買東西,其中在某家店花了3000多,你覺得那家店的東西非常不錯,買完你還關注了店鋪。 但下次再買東西,你可能不在那買了,但還是會打開京東搜索。 因為你信任的是京東,不管是在哪家店鋪買的,最后你的信任是落在京東這個平臺上的,你記住的是在京東這個平臺買的東西不錯。 即使你關注了很多家店,這個關注是很難轉化成購買的,因為你的信任是落在平臺上的。 這時候,平臺就是信任主體,平臺擁有更多話語權。 如果你的產品要入駐平臺,就意味著平臺要用自己的信譽為品牌背書,你得為此付費。 我們說信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資產,如果你是創業者,你的信任主體是誰,用戶的信任落在誰身上這件事很重要。 比如,很多MCN機構,或者經紀公司,一開始都會和藝人簽約很苛刻的條款,如果藝人解約就要支付天價解約費。 因為在經紀公司和藝人這個模式里,信任主體是藝人,觀眾的信任不是落在經紀公司身上,而是藝人身上。 經紀公司只能通過苛刻的條款來留住藝人,如果藝人一旦離開去別的經紀公司,或自立門戶,成立自己的工作室,那他積累的用戶和信任就不屬于經紀公司了。 所以,要讓用戶信任你,你得有信任主體。如果要讓信任主體更穩定,信任必須沉淀在你自己身上或屬于你的載體上。 — 3 — 信任主體的載體有哪些呢? 比如產地,品牌。 很多農產品,肉類,因為很難標準化,不容易建立品牌,這時候需要一個信任主體,為它背書。 這時候產地就扮演了“信任主體”的角色。 比如,某個地方氣候很好,這里種出來的水果特別好吃,慢慢地,越來越多的人知道這里的水果好吃,大家的信任沉淀在了產地上。 比如,吐魯番的葡萄,庫爾勒的香梨,和田大棗,贛南臍橙,北京烤鴨,南京鹽水鴨,長沙臭豆腐等等。 但信任產地,其實也面臨一個問題,就是有名無姓。比如,陽澄湖大閘蟹一年產量就那么多,但大家都說自己賣的是陽澄湖大閘蟹,消費者就買不到真正的陽澄湖大閘蟹。 那怎么辦,去商超買。 你可能對大閘蟹的品質沒那么信任,但你對什么信任?對把大閘蟹賣給你的平臺很信任。 這時候,商超就就扮演了很重要的一個角色:“信任主體”。消費者的信任是沉淀在“商超”這個品牌上的。 比如,你下了地鐵,看到路邊有人擺攤賣水果,蘋果5塊錢一斤,車厘子10塊錢一斤。 但你還是轉身去了超市,買了十幾塊一斤的蘋果,幾十塊一斤的車厘子。 為什么?因為路邊的水果是沒有信任主體的,你不知道品質怎么樣。 而商超作為一種渠道品牌,扮演了信任主體的角色。 于是,大米、雞肉、雞蛋、西瓜、葡萄等等都被賣進了商超,商超以它的信用來背書,最后再賣給消費者。 從品類,產地到品牌,獲得的信任也會越來越穩定。所以,建設品牌這件事就變得很重要。 那怎么建設品牌呢。我們以前分享過三個方法。 第一,從你的產品中,抽取一種叫做“品類”的特殊價值,裝進品牌容器。 比如“怕上火,就喝王老吉”。飲料無數種,但是王老吉創立了一個“品類”,然后不斷往這個容器里注入品類價值,讓消費者最終產生信任。 第二,往品牌容器里注入“品位”價值。 品位價值更多是給消費者提供一種情緒價值,比如,有人特別喜歡一個品牌,是因為它感性的品牌故事。也有人喜歡的是品牌背后的設計,比如LV包包經典耐看的圖案,GUCCI時裝的性感奢華,會讓擁有這些產品的人,看起來很有品味。 第三,往品牌容器里注入“品質”價值。 你還需要往品牌容器里,注入“品質”價值。有人喜歡買貴的,但也有人喜歡買好的。所謂的好,就是你的產品能提供“品質”價值,讓用戶覺得物超所值。 誰承載了用戶的信任,用戶的信任落在了誰身上,誰就是信任主體。 有的信任主體是平臺,有的信任主體是渠道,有的信任主體是個人。 誰是信任主體,誰就擁有更多話語權和選擇權。 信任主體有不同的載體,比如產地,比如品牌。 很多農產品,肉類,因為很難標準化,不容易建立品牌,這時候需要一個信任主體,為它背書。 這時候產地就扮演了“信任主體”的角色。 但信任產地,其實也面臨一個問題,就是有名無姓。 所以,需要建立品牌來承載用戶的信任。 關于建立品牌,我們分享過三點。 第一,從你的產品中,抽取一種叫做“品類”的特殊價值,裝進品牌容器。 第二,往品牌容器里注入“品位”價值。 第三,往品牌容器里注入“品質”價值。